柒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开海 > 第三百零一章 天壤之别

第三百零一章 天壤之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对周边诸国而言,强盛而有力的汉文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借此学习中原的文化、科技,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阻碍其本国上下阶层的交流。

比方说朝鲜,说话和写字不一样,这事多让人难受啊。

如果百姓能跟贵族说上话,贵族张嘴:“你饭吃思密达?”

“我饭吃思密达!”

交流还是比较顺畅的,可平民没什么机会能见贵族,要学习得看书、看文字,一句说起来是‘我饭吃思密达’的话,写出来却是‘我吃饭’。

李贽在牧野平心静气地进入长屋联盟海法沙的部落,进行观察牧野土民的生活态度、文化融合。

大洋上隶属合兴盛的武装商船再一次将数以千计的士兵送至英格兰。

或者说,是夷兰岛。

大体上来说,命名、歧视这些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的往往是自己的喜好与内心。

艾兰与夷兰被人们合称为艾夷群岛,这个名字并不见于东洋军府任何官方文件之上,但却流于人们内心之中,口口相传。

非常不便于理解,自然为学习提升了很高的难度。

李氏朝鲜第四代世宗大王就已经认识到汉文给交流带来的不便,设谚文局广招学者,把汉字拆了对标朝鲜语音,来创造文字。

可这东西没啥用,因为那会不是先民高唱诗经的时候,那已经是明英宗朱祁镇时期了,汉字发展极为成熟,根本不是想去就能去的。

这个名字最初,出自大明为远征海外从朝鲜南部、日本东部招募的军夫,他们文化程度低下、字也不认多少,无法指出正确的名字,更不会说。

尽管文字相通,但同样一句话发音不同,就算发音同了,语序也不同。

汉语是主谓宾:我吃饭。

朝鲜与日本的语言则是主宾谓:我饭吃。

况两国过去,几乎与这个时代的欧洲相同,都是贵族阶层才能学汉文,平民百姓连本国的东西都没机会学。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