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442章 飞云起伏龙,大鹏运以风

第442章 飞云起伏龙,大鹏运以风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面是太后,一面是皇帝,张居正这个内阁是左右为难,最终上谏:将孙海等人宦官送往烟瘴之地流边。这是个和稀泥的做法,折中了一下,加重了一些惩罚,但不杀人,这样大家面子上都过去的。

张居正一直装糊涂,不肯杀人,只肯流放,态度很明确,张居正不肯写罪己札记,只肯圣母谆谆教戒、陛下幡然改悔英断来搪塞和糊弄。

叛逆期的万历皇帝越发叛逆,干的事越发的荒唐,夜宴很快就变成了常态,李太后约束不能,终于动了废帝的心思,一本《霍光传》传到了内阁。

西汉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曾经干过一件事,废掉了荒淫无度的皇帝海昏侯刘贺,改立汉宣帝刘询。

李太后的意思很明确了,你不上罪己札记,荒唐的万历皇帝不能守住祖宗基业,就立潞王朱翊镠为帝。

李太后仍然不满,对案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后,将司礼监禀笔太监孙德秀、温恭,兵仗局太监周海,三人列为共犯,要求张居正领内阁众臣再次上谏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万历皇帝、李太后、张居正、冯保,他们从来不在乎孙海、孙德秀、温恭、周海这些太监的死活,而是围绕着《罪己札记》展开,罪己札记入宫,李太后赢,罪己札记不入宫,万历皇帝赢。

朱翊钧作为皇帝,从来不会让张居正孤立无援,从刺王杀驾,张居正用皇帝被刺杀换取了考成法推行、吏部尚书和杨博致仕开始,朱翊钧就一直在支持张居正,更加明确的讲,不是皇帝的纵容,张居正的新政,只会处处受阻。

太后要杀了孙海这几个宦官,万历皇帝则是要降为小火者(劈柴的)放到南京去。

万历皇帝被太后和张居正严格管理,一直小心谨慎,终于在一名叫做孙海的宦官的带领下,皇帝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在宫中夜宴,好不快活,喝醉后,就带着宦官们横冲直撞,让两個宫婢跳舞,宫婢不会,十八岁的万历皇帝一怒之下,要将宫婢斩首示众。

到了此时,张居正终于不能再装糊涂了,才以‘圣意所向,稍不如前’为由,把罪己札记上到了宫里,最终处理结果,几个宦官被降为了小火者,安置到了南京,万历皇帝去了太庙读了罪己札记,并且保证以后不再犯。

事情到这里看似是落幕了,但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最终妥协极为不满,连张居正写的规劝奏疏都没回复,而是让冯保直接交给了李太后,李太后亟允所请而告终。

张居正清楚的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急匆匆的推动了一条鞭法,可是一条鞭法能够推行下去的两个重要前提,白银充足和苛捐杂税合并摊入田亩之事没做成,一条鞭法终究是没能做成。

而现在,张居正终于有充足的时间,徐徐图之,让新政更加稳妥且能够稳定运行。

在原来的历史上,发生了一件事,让万历皇帝和张居正彻底决裂,就是万历八年十一月,万历皇帝夜宴宫中。

这场闹剧发生在十一月末,但爆发在了十二月初,李太后得知后暴怒不已,带着万历皇帝到太庙,李太后哭,万历皇帝也哭,随后李太后下旨,让内阁拟罪己札记,让万历皇帝在太庙读。

张居正这番话的意思很明确:夜宴这点小问题,朝廷庶政没有缺失就可以了,他就不多管了。

十八岁的万历皇帝非常不满,当即下旨说:朕已悔悟,孙海客用,凡事引诱朕无所不为,今降为小火者,安置南京,尔司礼监等,既受朝廷豢养之恩,见朕偶尔昏迷,就应力谏。乃图朕一时欢喜,阿顺不言,赖圣母慈诲,今朕已改过,立逐奸邪,以后但有此等小人即同举名来奏。

张居正非常谨慎的回答道:臣等身隔外庭,未敢轻信流言,而朝廷庶政未见有缺,故不敢妄有所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