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守村人 > 第675章 内部交战话语权

第675章 内部交战话语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像郑和下西洋,那是朱棣时候的事情,当时大明有四个最出名的造船厂,即船坞。

从立项到郑和出去,才两三年,结果那庞大船队简直吓死人,别的国家看着就怕。

朱棣不晓得憨憨在想什么,他琢磨一番:“明年夏天咱的封地缺大牲口,从哪里调过去好?”

他思路清晰,路什么的得有运输的力量,蒸汽机的轱辘车,说是短时间用还行,久了撑不住。

“殿下,北平行省是一个牲畜养殖中转站,有牲口过去,在路上设立几个喂养点儿就可以了。”

里长介绍当地情况,他不着急,北平是夏旱,北平种小麦,这个不影响产量。

不但不影响,由于是夏旱,小麦最后成熟的时候没有雨,九成熟就开始收割。

真正耽误的是大豆与高粱套种,别看两种作物都比较耐旱,再怎么耐,也得有点水啊!

北平之前是元朝的大都,道路通畅,元朝对外贸易频繁,元大都就把东西用陆路和水路送到海边。

朱闻天对于这个都佩服,古代人太强了,明明技术不行,施工速度却非常快。

“啊!对对对!说过,咱忘了,我安排人去设点儿,明年开春的,不,今年就得去。

那里收高粱和大豆了,大豆秧子与高粱秆子,正好喂牲口。

历史上的胭脂河七点五公里,其中五公里俱是石头,一年多就给修好了。

当然,死了很多人,累死的。

正常来说一百五十公里的路,要修成能够单行道通车的宽度,需要多久?

人家元朝修就一年,没有沥青,也走不了大货车,马车没问题的。

古代人干活咋这么拼啊?组织能力与分工协作已经达到令人震撼的程度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