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明霸业 > 第993章 吕宋排华

第993章 吕宋排华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便是苛政猛于虎的出典。

此时的吕宋华侨已经经历了两次大规模屠杀,每次都超过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二、三十。这个百分比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个幸存者都有亲戚、朋友、故旧死于屠华。这样惨痛的经历,他们经历一次是坚强,经历两次是什么?

是在说朝廷苛政猛于屠华?

所以方书琦的立场很清楚:既然这些侨民自己选择留在吕宋,不肯回大明治下。完全可以放任不管。如果吕宋有丰富物产倒是还可以考虑接管该地,保护侨民,但吕宋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物产。

的确,现在的吕宋一如之前的台湾,还没有推广种植经济作物,只是单纯的转手贸易港。有限的种植园也只是为了解决西班牙驻兵的餐饮问题,根本不会被大明关注。

只有这个消息切实得到了保密,皇帝才有更大的利用余地。

比如:做好军事准备,等吕宋岛发生屠华惨剧之后再表示“震惊”,派兵清剿。如此能够最大程度获得“大义”,不会为国内的杂音所影响。而且也可以借此对马尼拉的西班牙人进行严酷的惩罚,在国际交往中占据主动。

但是从以往史实分析,每次西班牙人有预谋的屠华,死亡人数都在二至三万之间。这些人虽然侨居吕宋,但在没有明晰国籍概念的时代,他们无论是情理还是法理上都属于大明子民。

他们也是为人父,为人子,一样的华夏儿女。

他们远走南洋是因为国内过不下去,而非崇洋媚外有心叛国。

“大都府的意见呢?”徐梁问尤世威道。

“臣以为,”尤世威在心中略一盘整,“天兵现在去恐怕不美。若是等明年北风起。天军准备充分,前往吕宋救助难民,将更得人心。”

这也是经验之谈。

世事固然如棋局,但做出弃子的决定果真有必要么?

徐梁在书房里盯着墙上的世界坤舆图直至天亮,方才让一直守候身边的陆素瑶去传吴甡和尤世威入见。现在国家渐渐从战争体制中转型,再次发动对外战争也需要听听朝廷诸公的意见。

“陛下,这让臣想到了孔子过泰山之侧……”方书琦道。

徐梁会意。

孔子过泰山侧,见到有妇人在一座新坟前哀哭。问了之后才知道,泰山有老虎。她的公公、丈夫、儿子都死于虎口。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不搬走呢?答案是:此地没有苛政。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