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文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明霸业 > 第七百八十一章 铁甲士度海复国土,忠勇辈持棒杀丑虏

第七百八十一章 铁甲士度海复国土,忠勇辈持棒杀丑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国朝中兴,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只要有真才实学,德行可敬,便可以入朝为官,至于那恼人的八股文,早就成为了历史。

能人上,庸者下,这便是乱世出能人的原因。

这些人才,如同过江之鲫一般,涌入徐梁的网中。

只要通过行政考试,再在地方实习一段时间,便可以进入政法学院,行政学院,去重温一遍“礼义廉耻”,然后背熟基层工作各种制度。

快则一月半,慢则三个月,这些读书人就可以踏上实践岗位了。其中固然有人会以身试法,却是白白给都察院提供了练兵机会,更多的人还是乖乖按照制度办事。——尤其是看到那些血迹未干的脑袋,谁都不敢大意。

徐梁知道,吴三桂还是非常爱自己的儿子的,当初造反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将儿子接走,只是吴应熊不愿意跟他一条路跑到黑罢了。

这让晚年的吴三桂即便是造反,也没有劲儿头,连个继承者都没有,造个屁的反。

至于四川方面,目前明廷的军队暂时不能抵达,只能招抚李定国,由他负责剿灭不沉势力。

在李定国改旗易帜之后,李化鲸的山地师终于解放,转身进入对于湖广区域的控制。

二月。所有人都在忙碌,为下一步收复北京和攻战辽东做准备。东厂厂督方晴亲自进了北京城,最大限度发动当地情报组织,服他们跟随清军退往关外,以包衣阿哈的身份在关外建立情报网。

徐梁也终于体验了一把明太祖才能体验到的快感,那就是人才源源不断,不听话,贪腐之辈,赶紧问斩,给其他人让路。

等着上位,有能力的人,大有人在。

大明可能缺军人,但绝对不会缺想要当官,坐轿子的人。

尤其是当下朝廷的官员福利待遇,比起明朝强上不止十倍,虽然苛刻,但是却可以养家糊口,过上小康的日子。

虽然难度极大,但方晴对这些饶影响力同样极大,足足一百四十四颗种子混杂在哭声震的难民队伍里前往万全陌生的世界。

在东厂紧锣密鼓做准备的同时,军情局也开始悄悄寻找通辽的商人,安插耳目,力求为大军复辽做好情报工作。

在大明大肆征兵的政策确定之前,西北光复区的官员之中,江南的书生就成了气候。

现在大明北方的官吏像是机器一般,在徐梁的掉东西啊,高频的使用者,却依然感觉不够用。

江南许多不得志的文人去了北方,原本只想做个西席先生,却谁料喜出望外的可以被选拔为知县,乃至于知州的位置。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